巨蟒组是
英国六人
喜剧团体,他们的“
无厘头”搞笑风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甚大。巨蟒组的电视喜剧系列“MontyPythonandtheFlyingCircus”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全球,并进而拍摄了几部经典的剧场版电影,包括《
巨蟒和圣杯》、《
万世魔星》、《
人生七部曲》等等,前两部更是进入了
IMDB网站前250的行列。
成员
巨蟒组成员为以下六位:
格雷厄姆·查普曼,1941年1月8日—1989年10月4日。
约翰·克里斯,1939年10月27日出生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。他在1988年和查尔斯·克莱顿一起共同创作了喜剧片
《一条名叫旺达的鱼》(AFishCalledWanda,1988)的故事并共同执导了本片,并在片中饰演了其中一位主要角色ArchieLeach。
特里·吉列姆,1940年11月22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,是巨蟒组中唯一一位出生于美国的成员。他也是著名导演,导演的作品包括:
《时光大盗》(TimeBandits)(1981)、《异想天开》(Brazil)(1985)、
《终极天将》(TheAdventuresofBaronMunchausen)(1988)、《天涯伦落两心知》(TheFisherKing)(1991)、
《12只猴子》(TwelveMonkeys)(1995)和
《格林兄弟》(TheBrothersGrimm)(2005)等。
埃里克·艾多尔,1943年3月29日出生于英格兰南希尔兹的达累姆。
特里·琼斯,1942年2月1日出生于威尔士北部的
科尔温湾。
迈克尔·佩林,1943年5月5日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
谢菲尔德。佩林也在1988年的喜剧电影《
一条名叫旺达的鱼》(AFishCalledWanda)中饰演了一位主要角色KenPile。
起源
巨蟒组成立于1960年代后期,六位成员在组团之前已经彼此熟识,TerryJ和Michael同出自
牛津大学,Graham、John和Eric则都来自
剑桥,且先后加入过剑桥的王牌喜剧组合“CambridgeUniversityFootlights”。这五人后都曾为BBC的电视喜剧《TheFrostReport》写过小品。TerryG当年在
纽约为
《Help!》杂志社工作时,为Footlights团在美巡回演出的John拍过一组特辑照片,后来TerryG到
伦敦发展,就靠着John的推荐打入了电视圈。
1967年,John和Graham合力创作并出演了《AtLast,the1948Show》节目,同时出演的还有MartyFeldman,TimBrooke-Taylor和AimiMacDonald,Eric也在剧中时有出现。第二年,Eric,Michael和TerryJ合力创作了儿童节目《DoNotAdjustYourSet》(DNAYS),出演的还有DavidJason和theBonzoDog(DooDah)乐队(乐队中的NeilInnes后来成了Python附属成员中重要的一员),更重要的是,特里·吉列姆负责了此节目的动画部分。
1969年年初,Michael和TerryJ合写并出演了一出名为“TheCompleteandUtterHistoryofBritain”的系列现场短剧。John也参与了此剧,当时他已经决定要与Michael进行合作。
BBC的一位制作人BarryTook为两人安排了一次会面。John带上了自己的写作伙伴Graham,Michael也带上了DNAYS剧组的同事TerryJ,Eric和TerryG。六人一碰到一起就擦出了火花(他们都热爱TheGoons组合和SpikeMilligan的
《Q5》电视节目),BBC毫不犹豫地提供了经费,让他们制作一个十三集的电视节目。
电视
第一季“MontyPython'sFlyingCircus”于1969年10月5日播出,节目被搁在了午夜时段,还经常得为其他节目的安排而随意挪动时间表,甚至英国有些地区的观众根本就看不到。尽管如此,节目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口碑,这足以让BBC决定在1970年继续制作第二季。 第二季播出之后,巨蟒组开始涉足电影,推出了《AndNowForSomethingCompletelyDifferent》。这部电影摘选了前两季剧集的精华小品重新演绎,主要目的是让小组打开美国市场,可惜结果并不理想,小组又回到了电视上。
第三季于1972—1973年期间播出,第三季拍完后,John感到剧集已经了无新意,决定不再参与FlyingCircus节目,剩下其余五人勉力支撑。
第四季(名字改成了简单的MontyPython)于1974年播出,仅仅维持了6集,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整个系列中最差的几集。值得一提的是,日后的
《银河系漫游指南》(Hitchhiker'sGuidetotheGalaxy)作者
道格拉斯·亚当斯(DouglasAdams)也与Graham合作(Graham于他有知遇之恩),为第四季写了一个小品。
由于剧集在德国大受欢迎,小组曾于1971年底去德国拍了两集德国版的
《飞行马戏团》,名为《MontyPython'sFliegenderZirkus》,其中包括几个全新创作的小品。
电影信息
巨蟒与圣杯
吸取了上一部电影《AndNowForSomethingCompletelyDifferent》的教训,小组成员决定在下一部电影中要有完全的自主权。 在第三季和第四季《飞行马戏团》节目的拍摄间隙,小组溜到了
苏格兰,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了《巨蟒与圣杯》(MontyPythonandtheHolyGrail)的拍摄工作,TerryJones和TerryGilliam联合担任了导演,电影以无厘头的方式对
亚瑟王和
圆桌骑士的经典传说进行了重新演绎。电影15万镑的预算大多来自于一些当红乐队的资助,比如PinkFloyd和LedZeppelin,尤其前者本就是小组的超级粉丝,在录制专辑《DarkSideoftheMoon》的百忙中还不忘定期观看《飞行马戏团》节目。尽管摄制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—尤其是苏格兰那糟糕的天气情况,小组还是完成了这部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。更幸运的是“HolyGrail”在美国上映时正值Python节目刚开始在美国流行,这一点大大促进了电影的成功,也坚定了小组以电影作为发展方向的信念。
时至今日,《巨蟒与圣杯》仍在IMDB网站的前250榜单中高居不下,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之一。 双导演的模式为《巨蟒与圣杯》的制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,所以经过协商决定,在以后的小组电影中,导演工作只由TerryJones一人担纲,TerryGilliam则负责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。
万世魔星
07年美国发行的
《万世魔星》蓝光版,这也是MontyPython作品首次进入次世代接下来的Python电影就是那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
《万世魔星》(MontyPython'sLifeOfBrian),上映于1979年。
电影的点子来源于EricIdle的一句漫不经心的回答,他声称他们的下一部电影将叫做“JesusChrist:LustforGlory“(耶稣基督:荣耀的渴望)。经过多次改写后,最后的剧本已经几乎和耶稣本人毫无关系了,而是将故事集中在了一名被错认成了救世主的青年身上。由于原先的出资方EMI的退出,电影一度很有可能要被搁浅。幸运的是,
乔治·哈里森(前披头士成员),这位Python的粉丝实在是太想看到这部电影了,为此,他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,创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“HandmadeFilms”,以资助这部电影。 电影在突尼斯摄制完成,乔治·哈里森也在其中客串出镜。小组原本还邀请了TheWho乐队的鼓手KeithMoon在片中饰演先知一角,但开拍前Moon在伦敦寓所中服药过度意外身亡。
电影上映后遭到了一些信徒的强烈攻击,并在某些地区遭到禁映,小组成员还参与过相关的电视论战。尽管如此(或许是正因为如此),影片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相较于《巨蟒与圣杯》,《万世魔星》的故事主线更连贯一致,所以很多影迷认为它才是巨蟒小组最好的电影作品。
《万世魔星》片尾曲“Alwayslookonthebrightsideoflife”由EricIdle创作并演绎,歌曲朗朗上口且幽默乐观,迅速成了红遍英伦的流行金曲和足球场上的颂歌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歌曲被EMI作为单曲重新发行,成功打入英国榜前十。
人生七部曲
1970年代后期,小组的名声如日中天,开始像摇滚明星一样四处巡演。电影“MontyPythonliveinHollywoodBowl“于1982年公映,记录了他们1980年在洛杉矶好莱坞碗体育馆的舞台演出。小组表演了一些他们最受欢迎的小品,热闹的场面就像是一出摇滚音乐会。
Python们的下一部电影最终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部电影
《人生七部曲》(MontyPython'sTheMeaningOfLife)上映于1983年,同样获得了评论与票房的双丰收,还勇夺当年
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。在戛纳的颁奖礼上,TerryJones开了个关于贿赂的玩笑,引得全场一阵哗然。 电影包含了一些最疯狂的Python式段落,包括那首攻击
天主教反避孕政策的歌曲“EverySpermisSacred”(每粒精子都是神圣的),学校里的现场性教育课,GrahamChapman被一群近乎全裸的女子赶下了悬崖,当然还有那位呕吐不止的Creosote先生。
个人事业已小有成就的Gilliam为电影贡献了一部短片《永葆公司血泪史》(TheCrimsonPermanentAssurance),短片原本只是作为电影中段的串连戏,但在Gilliam的纵容下,短片的规模越拍越大,原定六分钟的长度被扩展到了十六分钟,耗费的成本也和剩下整部电影几乎相当。最后短片被挪到电影开头,成了一个独立的序篇。
《Meaningoflife》也是Python电影中歌舞片性质最浓的一部,“GalaxySong”,“EverySpermIsSacred”,“christmasinheaven”都成了脍炙人口的Python歌曲。TerryJones戏仿
卡罗尔·里德《Oliver!》的“EverySpermIsSacred”场景精彩程度堪比原作。
其他领域
在忙于电视和电影的同时,Python们也参与了一些其他工作,尤其是一系列的著作和录音。这些作品和他们的电视、电影一样具有创新性,唱片“TheMontyPythonMatchingTieandHandkerchief”(巨蟒鞋带与手帕)还是世界上第一张“三面”唱片-唱片的反面被第二道凹槽分成了两部分,听到什么内容取决于唱针落在哪一部分。
2003年小组发行的官方自传
作为Python的传统,他们的书籍和录音同样引起了一些争议,书籍“MontyPython'sBrandNewBok5”的白封面上特意做了一个仿真的脏手印,在书店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;唱片”MontyPython'sInstantRecordCollection“同样给店主们添了很多麻烦,TerryGilliam设计的折叠式封套(组合起来后看起来就像是一叠唱片)太过复杂,经常被客户无意间弄断,后来发行的版本不得不换上了一种简单得多的封套;唱片“MontyPython'sContractualObligationAlbum”(巨蟒合同所迫下的专辑)在另一种方面也引起了争议,其中的那段小品“FarewelltoJohnDenver“(一小段Denver名曲”Annie'sSong“之后传来的是某人被扼死的声音)在后来的版本中被删去替换成了一段空白和TerryJones的致歉,而另外一首“SitonMyFace”由于涉嫌抄袭也险些遭到同样命运。
后巨蟒生涯
除了小组创作之外,六位成员随后也有各自的事业发展:
GrahamChapman在七十年代中期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,成为了一名
同性恋权益斗士。他的演艺事业并不成功,几部电影如《TheOddJob》(1978年)、《Yellowbeard》(1983年)都沦于平庸。1989年,Graham因病去世。
JohnCleese在电视和电影双重媒介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七十年代中,他和当时的妻子ConnieBooth共同创作并出演了情景喜剧《FawltyTowers》,大获成功,剧集也被公认为英剧史上最佳之一。1989年,他凭借自己编剧并主演的喜剧电影《一条名叫旺达的鱼》(AFishCalledWanda)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。进入新世纪,Cleese更热衷于在好莱坞大片中客串圈钱,
《哈利波特》(HarryPotter)、
《史莱克》(Shrek)和
《霹雳娇娃》(Charlie'sAngel)系列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。
TerryGilliam继续了从《巨蟒与圣杯》开始的导演事业,他在八、九十年代执导的一系列电影如
《时光大盗》(TimeBandits)(1981)、
《异想天开》(Brazil)(1985)、
《12只猴子》(TwelveMonkeys)(1995)都已成为经典;电影背后每每与片场纠缠不清的斗争也成了他个人的招牌标签。
EricIdle在后Python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部伪纪录片的先驱作品《TheRutles:AllYouNeedIsCash》(1978年),片中他成功地打造了一支戏仿“
披头士”(TheBeatles)的乐队TheRutles。他也是六人中最爱打着小组旗号敛财的一位,近年来音乐剧《Spamalot》的成功让他名利双收。
TerryJones在后Python时期和MichaelPalin联合编写了又一部成功电视喜剧《RippingYarns》,他的导演事业却不算成功,几部野心之作如蒂姆·罗宾斯(TimRobbins)主演的冒险片《EriktheViking》(1989年),和名著改编的
《杨柳风》(TheWingintheWillows,1996年)都成绩平平。后Python时期,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对中世纪历史的研究上,无论是个人著作还是为BBC拍摄的纪录片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。06年10月,Jones被诊断出患有
肠癌,所幸术后恢复良好。TerryJones还曾为标准公司(TheCriterionCollection)出品的三部
雅克·塔蒂(JacquesTati)作品DVD做了视频引言。
MichaelPalin,作为Python中公认“最可亲的一位”(Theniceone),除了继续在影视圈获取成功外,他还成为了一名
旅行家。Palin为BBC主持的一系列旅游节目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,也为他赢取了英女王颁发的CBE勋章。
现状
尽管“MeaningofLife”最终成了真正意义上Python的最后一部作品,但贯穿整个1980年代,一直都流传着Python要重组的说法,另一出舞台表演,另一部电影,另一部电视系列剧……问题是每个独立后的Python成员都忙于自己的(或是互相的)事业,很难找出时间来让他们六个人重新聚在一起。1988年,GrahamChapman被诊断出患上了癌症,尽管他一度声称已经战胜了病魔,但最终还是于1989年10月4日去世,就在“FlyingCircus”节目播出二十周年的前一天。在Graham的葬礼上,老拍档JohnCleese念了一段充满Python风格的悼词。 Python小组在1998年重组参加了在
美国科罗拉多州Aspen的一次舞台演出,英国喜剧演员EddieIzzard替代了Graham的位置。Graham也“出现”在了舞台上(在一个骨灰盒中),演出结束后被TerryGilliam“不小心地”踢倒撒开。此时关于新的电影或是舞台演出之类的说法又开始流传,但都未能实现。1999年,小组又聚在BBC,参与了三十周年的庆典,并以虚拟的方式进行了“重组”。
如今,Python组合以网站的形式继续维持着,清唱剧NottheMessiah2005年,EricIdle独立创作了音乐剧《Spamalot》,将MontyPython的名字带回到了聚光灯前。《Spamalot》是以电影《巨蟒与圣杯》为基础,融入了一些经典Python小品,加以整合修改,组成了一部全新的百老汇音乐剧。 该剧的音乐由Idle和《Meaningoflife》的配乐师JohnDuPrez联合打造,导演则是大名鼎鼎的麦克·尼科尔斯,初始演员包括替
《辛普森一家》配音而走红的HankAzaria,电视剧《Fraiser》的明星DavidHydePierce和《洛基恐怖图片秀》(TheRockyHorrorPictureShow)的主演TimCurry等。
《Spamalot》于2005年3月公演,预售票房创下了
百老汇记录,同年拿到了
托尼奖(Tony)的三项大奖,包括最佳音乐剧奖项。
2007年6月,Idle的清唱剧《NottheMessiah》在
蒙特利尔做了首演,这次创作的灵感源泉是
《万世魔星》。
社会影响
当然,如今的大众文化中也到处都是对Python的引用,短语“thisisanex-parrot”和“nudge,nudge,winkwink,saynomore”已经成了英语术语,单词“Pythonesque”也进入了英语字典,它是这么定义的:Pythonesque,形容词,,意指幽默的,奇异的和
超现实主义的,来源于BBC电视喜剧节目”MontyPython'sFlyingCircus“。
科学家(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家)在命名新事物时经常会从Python上寻找灵感:网络术语“spam”(垃圾邮件)来自于一个Python小品,而编程语言“Python”更是一种直接的致敬。1985年发现的一块巨大的蛇化石也被命名为拉丁语“Montypythonoidesriversleighensis6”(Riversleigh是化石的发现地)。
当然,Python更广泛的影响还是在影视文化方面,“MontyPython风格”这类字眼经常见诸于报章、网站的影评、剧评上。BBC的三十周年庆上,《南方公园》(SouthPark)的创始人TreyParker和MattStone献上了一个绑架Gilliam老妈的小品,手法之搞怪也算是对前辈们最好的致敬了。